一、應用原理:
(1)金屬深冷處理工藝就是把低於-130℃以下(通常為-130℃~-196℃)的冷處理方法,又常稱為超低溫處理,它是普通熱處理的延續,低溫技藝的一個分支。深冷處理是將被處理工件置於特定的、可控的低溫環境中,使材料的微觀組織結構产生變化,從而達到提高或改善材料性能的一種新技藝。
(2)被處理材料在低溫環境下由於微觀組織結構發生了改變,在宏觀上表現為材料的耐磨性,尺寸穩定性,抗拉強度,殘余應力等方面的提高。
(3)隨着深冷技藝的擴展和試驗手段的完善,人們對深冷處理的研究逐步深入,材料除涉及鋼鐵材料外,現已延伸到粉末冶金、銅合金、鋁合金及其它非金屬材料(如塑料、尼龍等)。應用工業遍布於精密儀器儀表、摩擦偶件、工模具、量具、紡織機械零件、汽車工業和軍事科學等諸多範圍。深冷處理技藝的出現為低溫學在工業中的實際應用和擴展開辟了又一個廣闊的研究範圍。
(4)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氮氣噴射製冷將工件急速降溫至零下100多度,這樣急劇的降溫使工件內部顆粒更為細密,並析出碳化物,提高工件硬度與耐磨性能。經過國內外許多金屬材料研究者的不懈研究,金屬深冷處理工藝被認為是解決以上問題的理想方法。
二、产品特點:
1、它使硬度較低的殘余奧氏體轉變為較硬的、更穩定的、耐磨性和抗熱性更高的馬氏體。
2、馬氏體的晶界、晶界邊緣、晶界內部分解、細化,析出大量超細微的碳化物,過飽和的馬氏體在深冷的過程中,過飽和度降低,析出的超細微碳化物,與基體保持共格關系,能使馬氏體晶格畸變並減小,微觀應力降低,而細小彌散的碳化物在材料塑性變形時可以阻礙位錯運動,從而強化基體組織;同時由於超細微的碳化物析出,均勻分布在馬氏體基體上,減弱了晶界催化作用,而基體組織的細化既減弱了雜質元素在晶界的偏聚程度,又發揮了晶界強化作用。
3、材料經金屬深冷處理後內部熱應力和機械應力大為降低,並且由於降溫過程中使微孔或應力集中部位产生了塑性流變,而在升溫過程中會在此類空位表面产生壓應力,這種壓應力可以大大減輕缺陷對工件局部性能的損害,從而有效地減少了金屬工件产生變形、開裂的可能性。